欢迎光临必一体育有限公司官网!
全国咨询热线:400-123-4567
当前位置: 必一体育 > 必一体育

必一体育平台潍坊高新区新钢发展区以党建引领促“红色物业”温暖人心

时间:2024-08-19 10:32:58 作者:小编 点击:

  (记者 韩蓓蓓) 为深入推进“红色物业”融入基层治理,提升社区网格化、精细化、城市化治理水平,8月14日上午,潍坊高新区新钢经济发展区召开社区网格化治理暨“红色物业”推进会,会议对发展区物业服务联合党委进行揭牌,对3个物业服务党支部进行授牌,并听取了社区、村居和物业企业代表的发言。

  新钢发展区党委书记陈传刚讲了强化党建引领,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转化为创新社区管理的执行力、聚焦服务提升,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抓好红色物业创建、围绕常态长效,坚持建章立制推动红色物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点意见,高新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肯定了新钢发展区前期在项目建设、污染防治、城市提升、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,并对发展区下步工作提出要求。

  此次会议标志着新钢发展区物业服务联合党委和3个物业服务党支部正式成立。今年以来,新钢发展区坚持问题导向,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,深入推进“红色物业”融入基层治理,小处着手,细处发力,切实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,提高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
  “我们发展区位于高新区东南片区,辖3个城市社区、20个村改居社区,在管5个集中居住区、74栋居民楼,服务居民2.3万人。长期以来,辖区新型社区建设滞后,居住区无物业管理服务粗放,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主动性不强、积极性不高,在小区治理、物业提升上与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有脱节,与一流国家高新区的高点定位不相符,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有差距。”新钢经济发展区党委书记陈传刚介绍。

  今年以来,新钢发展区按照党委领导、社区推动、村居主抓的工作思路,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推进,新引进山东富奥、山东明德、潍坊和盛、潍坊康家、诸城恒德5家物业企业,对5个居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服务市场化运作全覆盖,彻底告别村居“保姆式”托底模式。其中,入驻渭水苑二期的明德物业,组织以5名党员为骨干的服务队,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12万平方米的开荒保洁工作。

  社区组织,干部包靠,党员带头,新钢发展区拿出了棚改拆迁清零的劲头,全面引导居民改变生活方式、培育文明生活习惯,全面动员居民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,及时履行相关义务。同时,将物业企业收费明细纳入居务公开内容,每栋楼设立意见箱,努力畅通反映问题、提出建议的沟通渠道,实现社区、物业、居民三方联动。蔡家楼小区412户居民,一天时间足额缴费217户,为共建美好家园开了好头。

  “我们通过建立健全物业服务党组织体系,成立了发展区物业服务联合党委、3个物管党支部、2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,为74 栋居民楼配齐配优‘;红楼长’,将党员家庭公示为‘;党员示范户’,构筑起‘;物业服务联合党委—物业服务党支部—志愿服务队—红楼长—员户’五级服务体系,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居民共同提升宜居指数。”新钢经济发展区党委副书记郑涛说。

  新钢发展区把“红色物业”工作纳入了党组织书记党建突破项目,全面压实社区党委主体责任、基层党支部直接责任、党组织带头人具体责任,提高一级看问题,降低一级抓落实,相关工作党委书记直接调度、社区书记必一体育平台蹲点推进。同时,出台了《社区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》《物业管理服务考核办法》,将物业管理服务提升纳入发展区千分制考核,每周调度、月度抽查、季度考核、半年点评、年终述职,千方百计保障物业党组织活动经费,对物业党建始终“高看一等,厚爱一层”。

  据了解,新钢发展区创新实施了“1+3+23+N”工作机制,以物业联合党委为统领,以物业临时党支部为支点,整合公安、市场监管、安全环保、物业企业等资源力量,每天进行5次联合巡查,发现问题现场办公、就地解决,真正以“多网合一、组团服务”实现“部门联动、难事联办”。

  “我们组织社区、村居、开发企业、物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,多方用力,下功夫解决遗留问题,着力实现群众‘;住有宜居’。目前,银通居住区解决了自来水供水问题,新钢家园供电问题已确定施工方案,渭水苑二期正全面检修基础设施,硬化公共道路,渭水苑三期地下停车场问题正全力协调处理,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困难,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。”新钢经济发展区党委委员、政法委员,物管中心主任张建锋说。

  物业管理服务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呈现,新钢发展区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“红色物业”,把各方力量统筹整合起来、调动起来,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、急事、难事做起,努力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。下步,新钢发展区将以“发展区物业服务联合党委—物业服务党支部—志愿服务队—红色楼长—员户”五级服务架构为依托,精细化提升管理服务质量,全面改变小区面貌,美化居住环境,着力解决辖区群众关心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
工程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