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杜玲等 SIFIC感染官微 收录于线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》 国卫办医函〔2019〕480号,通知发布的同时,也发布了《十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(试行)》(以下简称“十项感控基本制度”),这些制度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,具有“底线性”、“强制性”。
关于手术部位感染(SSI)防控,国内外指南、规范、医学研究文献相对较多,有共识更有争议,正所谓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但身为一名感控工作者,究竟如何科学化防控SSI,相信您和我一样虽有疑惑与困扰,更多的是信心和作为,我们会:梳理文献看前沿,研究指南定规矩,风险评估找问题,强化培训促落实,真抓实干降感染。鉴于此,特分享笔者总结提炼的SSI防控要点以共勉,欢迎大家拍砖。
手术部位感染(SSI)是指发生在手术切口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,是中低收入国家最多见、最高发的卫生保健相关感染,总体发生率达 11.8%(1.2%~23.6%)。手术部位感染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,延长住院天数,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。
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管理、患者和手术三个方面:管理方面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术室布局流程、设施设备配置、人员教育与培训、规章制度落实、定期督导考核、医务人员知晓率与依从性等。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、营养状况、免疫功能、健康状况、基础疾病等。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有术前住院时间、备皮方式及时间、手术部位皮肤消毒、手术室环境、手术器械的灭菌、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、手术技术、手术持续的时间、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,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。
1、重视手术部(室)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:其合理与否关系SSI基础防控措施落实,医院手术部(室)的规范化建设应从源头抓起,包括专业人员对建筑图纸的合理性认证、工程质量把关、使用前、使用中的环境质量检测等,以确保手术部(室)的符合《医院手术部(室)管理规范》等的要求,布局流程合理,洁污分区明确,标识清楚。
2、重视手术部(室)人员与设施设备配置:评估其是否与功能任务相匹配,是否能够满足SSI防控基本需求,尤其医务人员教育、培训是否到位,医务人员知晓率与依从性等情况,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整改,确保不突破防控底线、重视手术部(室)规章制度建设:手术部(室)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无菌操作管理制度、手术人员手卫生制度、手术室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制度、人员进出管理制度、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、更衣制度、手术室清洁消毒制度、空气净化系统管理制度、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、手术敷料管理制度、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制度、外来器械管理制度、植入物管理制度、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、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制度、医疗废物管理制度[3]。没规矩不成方圆,手术部(室)规章制度、规范标准是手术人员行为规范的准则,只有制度健全合理,人人知晓并能够有效落实,方有可能降低SSI的发生率。
4、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工作。将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作为降低SSI发生率的有力抓手,通过指定专人负责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性监测方案、强化培训、实时监控、及时反馈与定期效果评价等,提高医务人员术前、术中、术后各项防控措施的依从性。
(1)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。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。
(3)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,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,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,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,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。
(4)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,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,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,如需延长切口、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,应当扩大消毒范围。
(5)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,应于皮肤切开前30分钟—1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。需要肠道准备的患者,还需术前一天分次、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。
(6)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、流感等呼吸道疾病,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,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。
(1)保证手术间门关闭,手术室应保持正压,最大限度减少手术间内人员数量和流动。
(4)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,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,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,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。
(5)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,保持有效地止血,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,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,避免形成死腔。
(8)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,应首选密闭负压引流,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、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,确保引流充分。
(4)外科医师、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,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,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,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、治疗和监测。
(二)强化培训各有关科室工作人员,及时评价培训效果,人员达标后方可开展工作。
(三)选择监测对象:手术类别的选择可根据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数量、此类手术感染发生率或/和感染后的危害程度、本院此类手术的手术量等综合考量。通常应选择手术量较大、感染风险大、感染后危害较严重的手术类别优先进行目标性监测。
1、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定期(如隔天一次)到病房随访手术患者情况,可随同主管医生一同查房,询问患者或/和查看切口愈合情况。
2、查看护理记录单及病程记录单等资料,根据体温、应用抗菌药物情况、各种感染相关检查结果、切口外观、分泌物性质等确定是否存在手术部位感染,必要时到床旁查看。
4、随访:根据手术类型选择术后随访30天或90天,随访1~2次或根据具体情确定频次。
侧重研讨医务人员预防SSI的各项核心措施的依从性改善情况,SSI发生率是否下降,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等,通过根因分析对达标者进行标准化、对问题项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并纳入下一轮阶段性工作目标、改善重点,持之以恒降低SSI发生率,向SSI“零容忍”迈进。
[2]《实用医院感染防控手册》-李宝珍,陈伟明.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6.
[3]《陕西省手术室达标验收标准》.陕西省护理学会.T/SXNA002-2019.
[4]《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》-卫办医政发[2010]187号.
[5]《医院感染监测规范》.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.WS/T316-2009.